音乐,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,有着跨越国界、语言和文化的力量。在浩瀚的音乐世界中,小众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部分听众。本文将通过解码几位音乐梦想者的专访,揭示他们背后的故事和音乐梦想。
一、Matt Duke:从《Rabbit》到《Singer/Songwriter》
美国唱作人Matt Duke以其小众的音乐风格在中国乐迷中渐渐崭露头角。在专访中,他分享了自己创作《Rabbit》的灵感来源。这首歌曲并非情歌,而是一首表达逃离情绪的作品。在创作过程中,Matt Duke受到了美国著名小说家John Updike的小说《Rabbit, Run》的启发。这首歌的诞生,让他意识到自己做过的最好的一件事。
二、AGA江海迦:《Wonderful U》背后的故事
香港创作歌手AGA江海迦凭借《Wonderful U》在内地走红。然而,这位歌手在乐坛的知名度并不高。在专访中,她表示,港乐需要像相信爱情那样去相信它。AGA江海迦认为,任何香港歌手都有义务把港乐做到全世界都知道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音乐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港乐。
三、冯尧:让大众看见“小众”古典乐的美
旅德大提琴家冯尧认为,美应该为大众所感受,所看见。作为一名演奏家,他怀有一种责任感,就是把小众(古典音乐)推广到大众中。冯尧与大提琴结缘于一次偶然的兴趣班,并在启蒙老师的陪伴与坚持下,走上了大提琴演奏家的专业艺术道路。
四、李健:另类和小众不值得标榜
歌手李健在专访中表示,另类和小众不是一个值得标榜的东西,它只是你现阶段的状态。他认为,任何歌手别以小众为荣,如果你特别小众,说明你做得还不够好。春晚成为了李健走红的契机,这个平台非常锻炼人的心理素质,不管你是地下的还是另类的,都可以来这里试试。
五、咖啡因乐队:音乐是一种让你感受到生命在燃烧的存在
咖啡因乐队是一支游走在主流与小众之间的摇滚乐队。在专访中,他们表示,摇滚是一种积极向上、充满正能量的精神。乐队成员来自中日两国,他们因热爱音乐而走到了一起。咖啡因乐队在音乐道路上经历了不少挫折,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。
六、简弘亦:梦想是做一个不火的歌手
简弘亦是周传雄的关门弟子,他有着被魔鬼亲吻过的嗓音。在专访中,他透露自己的梦想是做一个不火的歌手。他坚持所有的歌都自己谱曲,不太关心外界世界的喧嚣。简弘亦在音乐创作上像是一个安静的工匠,仔细雕琢着自己的作品。
总结,小众音乐在音乐世界中有着独特的地位,它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审美和情感表达。通过解码专访中的音乐梦想者,我们看到了他们为音乐付出的努力和坚持,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长。